豫鲁棉纺企业亟盼终结“高征低扣”_优发国际,优发国际纺织,德州优发国际集团,兰精系列纱线,差别化纱线,服装面料,家纺面料,植物染系列,新新纺-德州优发国际集团

优发国际(平台)随优而动一触即发

,优发国际集团感谢您的到来! | 公众号 | 阿里商铺 | 新新纺 | ENGLISH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资讯 > >
行业资讯

豫鲁棉纺企业亟盼终结“高征低扣”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4-03-18 00:00  [关注]:

    自2月17日中国纺织报刊发《“高征低扣”难题将改变》的消息后,在河南、山东等用棉大省的纺织企业引起强烈反响。重点棉纺企业负责人急切呼吁:尽快解决“高征低扣”问题。

  3月14日下午,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根据企业呼声,在郑州商品交易所召开“河南重点纺织企业座谈会”,广泛征求企业意见,专题讨论“高征低扣”问题。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李书勤主持会议,河南省发改委、省工信厅有关部门和全省27家重点纺织企业负责人及相关单位,共4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企业认为,棉花是纺织企业的主要原料,占总生产成本的70%以上。长期以来,棉纺织企业棉花购进抵扣税率为13%,而棉纺织产品增值税销项税率为17%。这种“高征低扣”,差额税费一直由企业承担。这就意味着即使不增值,棉纺织企业也要承担4%的税赋,这对利润本来就比刀片还薄的纺织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河南纺织的特点是以棉纺织为主,产值占全省纺织工业总产值的70%,纯棉纱又占纱总产量的70%。据统计,2013年,河南省1000多家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共生产纱568.7万吨,居全国第二。”李书勤表示,“高征低扣”对河南纺织的影响不言而喻。

  企业普遍反映,目前,国内外棉价差巨大、棉花购进“高征低扣”、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像“三座大山”压在纺企头上,让企业喘不过气来。国内外棉花价差过大严重影响了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高征低扣”问题长期困扰着纺织行业,本应由政府负担的4%差额税费转嫁给企业承担;用工成本刚性上升,且招工难等诸多不利因素叠加,使纺企举步维艰。就连过去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如今也感到日子非常难过,不少企业边亏损边坚持生产,尤其中小企业40%以上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

  会上,新野纺织董事长魏学柱、许昌裕丰纺织董事长宋松继、尉氏纺织董事长李幼垠等27家重点纺织企业负责人联合签名呼吁:国家尽快出台棉纺织企业执行统一税赋政策,将棉花进项抵扣由13%提高到17%,使进项、销项税率一致,同征同扣。

  持此观点的不仅限于河南的企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士平连续十几次将建议棉花进项税抵扣由13%提高到17%的议案带到两会上。

  张士平表示,这个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在我国棉花市场放开及加入世贸组织的前期效应下,棉纺织市场形势较好,企业的利润率相对较高,对“高征低扣”产生的4%的不合理税费还能够承担。但自从2007年至今,棉纺织企业出现全国性的困难,尽管有些大企业以其他方面的优势拉动着工人工资的上涨,但有些棉纺企业因具备国际竞争力而仅保持微利水平,不少中小企业亏损严重。

  “现在包括玉米在内的其他农副产品都解决了这一问题,唯有棉花还未解决,这很不合理。”张士平说,近年来,单一的纺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很弱,目前我国棉花还是在实行配额制,国内每吨棉花的价格比国外贵3000元~5000元,且外来的棉纱、棉坯布挤占了国内市场,使国内的棉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更加举步维艰。再加上这一不合理的税收政策,直接影响着棉纺织行业的生存,也制约着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全行业对解决高征抵扣问题的呼声强烈。

  张士平认为,如政策落实,可给棉纺企业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快棉纺织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提高纺织行业竞争力,解决2000多万农民工的就业,也可为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收入打下基础,使企业可以有能力在提高工人工资上加大幅度,促进农民增收。

关于优发国际| 产品中心| 资讯动态|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德州优发国际集团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优发国际工业园 鲁ICP备1301848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40302000209号

技术支持:金轩网络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