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纺织行业的四大趋势_优发国际,优发国际纺织,德州优发国际集团,兰精系列纱线,差别化纱线,服装面料,家纺面料,植物染系列,新新纺-德州优发国际集团

    优发国际(平台)随优而动一触即发

    ,优发国际集团感谢您的到来! | 公众号 | 阿里商铺 | 新新纺 | ENGLISH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资讯 > >
    行业资讯

    新常态下纺织行业的四大趋势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5-04-20 00:00  [关注]:

    2014年纺织行业在生产、出口、投资、内销、利润等各项指标上的表现为: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72万亿,同比增长6.83%,占全国工业6.14%;主营业务成本5.92万亿,同比增长7.23%;利润总额3662.73亿,同比增长6.12%,占全国工业5.66%;销售利润率5.4%(2013年为5.49%)。全年全国出口14.3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9%,以美元计增长6.1%,纺织品服装出口2984.26亿美元,同比增长5.09%,占全国1.74%;数量增长快于价格,2014年1-11月,我国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长4.9%,服装出口同比增长5.2%。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2.50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服装鞋帽、针织品1.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0.5%。纺织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最终为7.0%,低于8.3%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制造业的9.4%,也低于7.4%的GDP增速。作为重要原料的棉花价格持续下行,行业投资趋缓,但区域结构调整加剧。 纺织行业当前正处于深化转型升级、加快强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总体看,纺织行业主要面临4个方面新常态趋势: 一、内需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2014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1.2%,比上年增长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我国GDP比例为48.2%,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总消费率(50.5%)开始稳定超过总储蓄率(49.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同比实际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28844元,同比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10489元,同比实际增长9.2%。农民工月收入2864元,同比增长9.8%。 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2014年,服装网购市场整体规模预计达6153亿元,同比增长41.48%,家纺网购约800亿元,同比增长约50%。线上线下消费并举成为消费方式新常态。 纺织品服装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刚性需求已成为历史,时尚性、功能性、生态安全性等个性化、多元化的弹性需求成为新的消费特征,具有代表性的是化纤加工量占纤维加工总总量比重达到80%,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二五”以来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1.2%,高于我国纤维加工总量增速(5.5%)5.7个百分点,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终端纤维消费比例调整为48:29:23,2014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经济增加值增速为11.7%,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2.36%和20.46%,产业用纺织品的内需潜力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不断转化为现实市场机遇。 二、国际竞争格局调整结构 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形成新的比较优势,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成本逐步降低。美国页岩气革命成功,其能源价格只有中国的1/3,工业用电价格不到中国的1/2,物流成本略超中国1/2。在融资上,2013年中国银联体的贷款利率为6.15%,2015年3月1日起一年贷款利率下降至5.35%,而美国为2.25%,日本只有1%。根据波士顿公司《成本竞争指数》报告,到2015年,美国制造业成本仅比我国长三角区高5%左右,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开始逐步调整。 二是生产效率日益提高。工业化国家智能制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冲低了高昂的人力成本。根据国际纺联发布的《国家纺织业生产成本报告》,我国环锭纺织成本已高于美国、韩国等国家。 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新变化。欧盟占(19.51%)、美国(占15.38%)、东盟(占11.8%)、日本(占8.42%)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重点市场,2014年1-11,占我国对全球出口比重的55.11%,较2013年提高0.47个百分点。   麦肯锡2013年底对美欧29个服装公司高层的调研显示,72%的公司计划未来五年减少对中国的采购,而孟加拉、越南、印度和缅甸是采购转移的首选地。新型经济体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布局调整,纺织制造能力快速提升。 以人均GDP衡量,2013年世界上比中国贫穷的经济体已超过110个,这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已超中国,因此近年来产业转移和订单转移趋势明显。但理性地分析,国际采购不仅单纯追逐成本低廉,还要考虑规避潜在风险,提高采购效率。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生产效率低下抵消了其劳动力成本优势,而且基础设施、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有国际采购“热门候选地”的主要障碍。我国拥有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一是产业配套设施齐全完善,二是政局稳定、可持续发展环境良好。同时,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劣势,被生产效率较高的优势所抵消,综合来看,竞争力并不输于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东盟与东南亚地区。这些使得中国在未来10~20年以内依然是国际采购的首选之地。 “走出去”进行跨国布局,实现生产力全球配置和价值链国际突破是完全转型升级任务的必然选择。我国纺织行业成本比较优势下降,需要通过资本输出拉动跨国研发设计、品牌渠道和原料及加工基地建设,以高水平技术、人才引进等方式,深度参与国际产业体系分工合作,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2014年,中国历史性的开始从资本输入国向资本输出国转变。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截至2013年底,中国1.53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2.54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6604.8亿美元。 截止2013年底,根据商务部不完全统计,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纺织服装生产、贸易和产品设计企业两千多家,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几乎涵盖了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和FDI的典型形式。 如天虹集团,在越启动两个大的棉纺项目和一个纺织工业园区项目,产能达到100万纱锭。山东岱银集团在马来西亚投资棉纺项目,浙江科尔在美投资气流纺项目;申洲国际、东渡集团、AB集团等都在柬埔寨、越南进行绿地投资;如意收购日本瑞纳株式会社和澳大利亚棉田农场;富丽达并购加拿大纽西二溶解浆公司;中银绒业机构收购英国羊绒纱线生产商邓肯纱厂;江苏金收购欧瑞康短纤维纺纱及纺机专件业务的全部资产和股权⋯⋯这些都是破除资源瓶颈、获取品牌和技术溢价等方面卓有成效的努力。 自主品牌“走出去”也正稳步推进。如东尚、BASIC EDITIONS为面向海外市场创立的自主品牌;波司登、江南布衣、爱慕、以纯和富安娜等将品牌进行国际化延伸;云蝠、亚光、青岛红领等沿着OEM-ODM-OBM的道路在海外市场发展自主品牌;雅戈尔、如意、万事利、中银绒业和玛丝菲尔等通过海外并购,购买海外现有品牌机器市场渠道、设计等资源。 海外投资的风险管理仍是产业跨国布局的重中之重。风险包括东北亚、东南亚、东欧、南美、中东、北非等地缘政治动荡明显加剧;罢工、劳工效率、文化差异、收购陷阱等带来的本地化管理的挑战;供应链配套效率和基础设施的改善速度;投资国低成本的可持续时间;国际化人才匮乏等。 全球贸易格局和秩序演变在加快。一方面,中国近年来致力于区域贸易一体化战略,目前,中国在建自贸区20个,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自贸区的建立将对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例如,2014年正式生效的《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使得瑞士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服装、鞋帽等实行大幅度的降税,2014年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结束实质性谈判。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区域性贸易谈判开始涌现,正在深刻改变全球贸易格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PSA(多边服务业协定)、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欧日自贸区以及中欧自贸区等积极酝酿。区域自贸或将影响全球贸易规则,推动贸易秩序的重塑。TPP近几年备受行业关注,主要是因为TPP成员国(如美国、越南等)在纺织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协定中对原产地的界定是从“织布后”还是“从纺纱”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协定如果采用“从纺纱”的原则,将会对我国纱线等纺纱品的出口带来不小压力。除传统贸易救济之外,贸易保护主义以国家援助、政府采购等形式隐蔽出现,对我国出口也形成了新挑战。 三、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改变 2011年以来,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持续下降。2014年末,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2013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全国农民工总量27395万人,同比增加1.9%,其中本地农民工10573万人,同比增加2.8%,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同比增加1.9%。 当前劳动力供需存在“两个短缺”的问题,一事初级劳动力短缺,表现为大众就业偏好改变,使得纺织行业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为常态,用工成本连年快速提升。二是以技师、技工等专业技术人才为代表的“中级劳动力”供需失衡。用人才红利接力人口红,从向人口红利要数量转为想人才红利要质量成为关键。 天然纤维短缺矛盾随着消费需求增长日益凸显,国内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纤维原料供给的数量、品质、价格等仍是纺织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行业发展必须更多依靠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和技术、知识、管理等非物质要素投入,才能有效破解要素制约和成本压力。 纺织产业转移的下一步重点,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思维、打造发展空间新格局。“十二五”以来,纺织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特点:一是特色园区与差异化发展渐成气候。市场竞争正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竞争,很多承接产业转移的园区注重发挥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差异化战略求可持续发展。例如,重庆江津金考拉工业园以时尚主题为园区建设方向,四川广安西部牛仔纺织服装产业园则体现牛仔服装特色,承接广州新塘牛仔服装企业梯度转移,目前已有32户牛仔产业链的企业落户。 二是技术升级与人才质量保驾华航。产业在空间上的简单转移已成为历史,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已从过去追求低成本劳动力、单纯的设备搬迁,转向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装备升级实现产业实力的提升。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中高端管理人员及高素质劳动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陕西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的全部设备采用国际最先进装备,部分企业万锭用工将由200人减到36人,年劳动生产率提高8%以上;江西奉新工业园投资方福建金纶化纤公司在二期、三期的建设中采用了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目前已达200万锭的生产能力;宁夏如意纺织工业园对于生态和数字纺织的导入,采用经纬纺机新型粗细络联装备实现万锭用工20人,采用卓朗进口装备实现万锭用工10人的国内最高水平。 三是市场配置与政府引导相辅相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对政府调控和政策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纺织产业转移过程中,各地政府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宏观科学决策和政策引导,对于促进产业转移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云南保山等多地政府出台电价以及多项优惠政策;新疆当地政府安排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园区自建或引导社会资金建设标准厂房,吸引了很多东部企业前来投资建厂。 四、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 随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纺织行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将不断增强。国家对水、大气等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更趋严格,行业现有软硬件实力与强制标准之间存在差距,使得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成为行业面临的最紧迫任务。各种资源的稀缺性及成本日益提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再生则日益成为企业的常态选择和自觉行动。 对产业发展新常态的准确把握,是为打造产业新竞争优势创造坚实基础。建设防止强国,需要打造以材料智能为突破的创新力建设纺织科技强国,以时尚导向为目标的消费力建设纺织品牌强国,以环境倒逼为动力的责任力建设纺织可持续发展强国,以及以社会青睐为基础的凝聚力建设纺织人才强国。 具体来说,要进行思维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思维创新是要探讨工业服务化,工业资本化,工业绿色化;模式创新是从大规模批量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式生产;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网络化,生产智能化,营销数字化,技术创新路径的多元化。
    关于优发国际| 产品中心| 资讯动态|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德州优发国际集团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优发国际工业园 鲁ICP备1301848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40302000209号

    技术支持:金轩网络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友情链接: